15214375780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齿轮泵的使用安装与维修

齿轮泵的使用安装与维修

更新时间:2016-11-16点击次数:1647

齿轮泵(马达)的使用要求
1.要使用齿轮泵和马达规定的液压油,一般用粘度为20~43厘沲抗磨液压油或相当粘度的,粘度指数小的油替代。
2.工作油液应保证清洁,它对齿轮泵(马达)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加入油箱的油液应是通过空气滤油器的加油滤网或经100目滤网滤清的油液。
3.齿轮泵(马达)在试运转前,先用手盘转联轴器,转动应均匀,无卡滞现象。
4.齿轮泵(马达)在启动前应先进行点动,驱动轴(被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应与齿轮泵(马达)的旋转方向一致,同时观察出口应有流量。
5.齿轮泵(马达)在运行前应进行10~30min的空腹跑合试运转。齿轮泵(马达)的转动应平稳,均匀,无冲击声和异常噪声,无局部过度发热,无泄漏,齿轮泵进油管路无吸空,吸气现象,在确认无异常现象后,溢流阀才能缓慢加载,实施短时的负荷运转,观察有无上述异常。
6.齿轮泵(马达)的工作油温度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一般为-20~80摄氏度,如果是野外作业的设备,以便制造厂在齿轮泵(马达)结构上(如侧板与齿轮端面两间的间隙等)加以调整,且换用耐高温性能的密封圈。
7.使用齿轮泵盖(马达)时,其正常工作参数应控制在样本的规定值内,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额定压力,转速小于或等于额定转速,使用过程中允许短暂的压力峰值和转速峰值不得大于样本规定的zui大压力,zui高转速值,且每次连续时间只能是短暂的,否则会大大缩短齿轮泵(马达)的寿命,甚至很快就咬死(齿轮端面与侧板咬死,齿轮轴颈与轴承咬死)了,另外,齿轮泵(马达)的低速性能较差,一般不要在低于规定的zui低转速下使用,在低转速时容积效率较低。
8.使用串联齿轮泵时,轴伸的传动转矩不得超过样本的规定值,否则会因轴伸符合过大而断裂。
9.摆线齿轮马达的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载应符合样本要求,径向负载较大时,轴向负载应较小。
10.瞬时的zui大压力和zui高转速不能同时发生,应按样本规定的摆线齿轮马达的压力与流量配对组合。
11.摆线齿轮马达的容许背压样本上游具体规定,,当系统背压超过允许值时,应安装泄油管。

 

接下来威斯特小编为大家解决一系列齿轮泵的维修方法
1.经过修复的零件重新组装前应测量其间隙。中高压带侧向间隙补偿结构的齿轮泵,其轴向间隙为0.025~0.06min;中低压齿轮泵(或马达)不带间隙补偿的,其轴向间隙为0.010~0.020min。齿轮和泵体的径向间隙为0.050~0.0160min。
2.仔细检查全部零件,任何细微的毛刺都应清除干净。并清洗沥干后待装。
3.装配时按拆卸逆顺序逐一将全部零件装配复原,不得用铁锤敲打,在装定位销,前后泵盖时,只能用木锤轻轻将其击打就位,注意不得把杂质带入装好的零件内,装轴伸密封时;应仔细保护密封刃口,避免键槽锐边将密封切坏而漏油。
4.上螺钉时应对角线、均匀地轮回加力,能用扭力扳手,不能一次把某一螺钉上紧,以免某零件局部变形,使齿轮泵(马达)磨损严重或咬死,zui后上紧每科螺钉时,一面紧,一面用手盘动轴伸,应无受力不均匀或卡滞的情况。
5.向装配好的齿轮泵(马达)内注入清洁的液压油,润滑配合的各部位。
6.齿轮泵(马达)装上机后,应按11.8.2c、d、e各条款进行运转,确认无异常后才能投入使用。
7.摆线齿轮马达和摆线齿轮泵的拆卸与安装除按上述有关的条款执行外,还应对其关键零件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如下:
a.检查定子与转子或内外转子之间相互啮合运动的 表面的磨损情况,啮合表面出现疲劳、气蚀麻点或剥落者,需更换零件。
b.检查转子内花键,输出轴内花键,鼓形渐开线花键轴等转矩传递部分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影响转矩传递精度的,需更换。
c.检查转子两侧面与相对滑动的表面,例如固定间隙的前后盖,配流盘、端面配流的前后侧板等零件的摩擦表面的磨损情况,及间隙变换情况,凡摩擦面出现严重拉伤或烧伤者,需更换零件,或者换泵或马达。若表面光洁完好,但间隙因磨损而增大,使容积效率下降。输出扭矩变小,影响了泵或马达正常工作,则可对磨损平面实施镀硬铬抛光,或者磨削修复,以保持原间隙大小,对于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一旦其配流部分磨损,同样可对配流轴外圆实施镀硬铬抛光修复。
d.装配时应注意各部配合间隙,装好后的摆线齿轮泵应按11.8.2c条款进行试验,然后才能使用。

 

齿轮泵(马达)的维修条件

在齿轮泵(马达)运行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声音异常,漏油,压力上不去,输出流量(转矩)不够等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经检查确认是由齿轮泵(马达)故障引起的,则应将齿轮泵(马达)拆下送制造厂修复或更换,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自行拆卸,修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将齿轮泵(马达)表面的尘土、油泥清理干净。
b.拆前后泵盖和侧板时,应用改锥仔细地对称撬开,然后取出泵体上的定位销,不能用铁锤敲打。
c.在取出主、从动齿轮前,应将猪、从动齿轮相对泵体的安装方向和两齿轮齿形的互相啮合的位置打上记号,以便原样复位。因为经过常时间的工作磨合,这时的配合和啮合状态是*拍档了,装倒了会因增加间隙,啮合不良而产生噪音,大大降低齿轮泵(马达)的容积效率。
d.拆轴封时,应保护密封刃口不被轴伸键槽处的锐边割伤而损坏。
e.拆下的零件用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并按照拆卸顺序摆放。
f.仔细检查齿轮,侧板(或轴套,有的齿轮泵的结构是轴套器补偿侧板兼轴承的双重作用),泵体、轴承、密封等零件的状态,确定能否修复后继续使用或更换。
(a)齿轮:用油石轻轻研磨拉上的齿轮端面,仔细清除齿顶的毛刺,不能破坏轴颈和齿轮端面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公差不大于0.005min,且主、从动齿轮的宽度差不得大于0.005min。如果齿轮端面拉伤严重且烧黑了,或齿廓表面出现疲劳剥落,气蚀麻点等应予更换,使用滑动轴承结构的齿轮泵(马达)如果齿轮轴颈与轴承咬死或轴颈发黑,或滚动轴承结构的配合轴颈出现疲劳麻点或剥落都需更换。
(b)侧板(或轴套):表面拉伤的可在平板上研平,轴套平面与孔的垂直度公差不得大于0.005min,每对轴套的厚度差不大于0.01min,侧板(轴套)拉伤严重且表面有烧伤痕迹的应予更换。
(c)轴承:滚动轴承的滚针或滚柱出现疲劳麻点或剥落只能更换,如果滑动轴承虽磨损,但还可使用者,可将齿轮轴颈镀硬铬抛光至=0.1μm,镀铬层厚度依据磨损量而定,一般齿轮轴颈与滑动轴承孔的配合间隙为0.020~0.050min。对采用轴承的齿轮泵,齿轮轴颈与轴承孔的配合间隙为0.08~0.15min。
(d)密封:仔细检查所有密封,凡有划伤,裂缝、缺损、老化、(发硬、变形、无弹性)着匀需更换。

 

齿轮泵(马达)的使用与维修技术
为了保证齿轮泵(马达)正常可靠地工作,在安装前首先检查订购的齿轮泵(马达)型号、排量、旋转方向和安装联接形式是否附和设计要求,其次检查齿轮泵(马达)的轴身表面、联接键、安装法兰面、进出油口的法兰面或螺纹处,凡存在影响装配质量和使用缺陷的,必须仔细清除,例如飞边,,毛刺、碰伤、锈斑等、尤其是进出油口的联接法兰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影响橡胶密封的划痕。凹坑存在,只有正确的安装与使用,才能使齿轮泵(马达)运行可靠,寿命长。

齿轮泵(马达)的安装
1.齿轮泵(马达)的轴伸不得承受外来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应采用刚性联接轴套或弹性联轴器与驱动轴(被驱动轴)联接。
2.齿轮泵(马达)支架的安装面与功率输出轴(转矩传递轴)的垂直度公差不得大于0.10mm。
3.齿轮泵(马达)轴伸与功率输出轴(转矩传递轴)的同轴度公差,采用刚性连接轴套时不得大于0.05mm,采用刚性联轴器时不得大于0.10mm。
4.齿轮泵(马达)轴伸与功率输出轴(转矩传递轴)两端面应有2~5mm间隙,以免安装时两轴顶死而承受附加轴向力。
5.齿轮泵(马达)轴伸与联轴器孔应为间隙配合,装配时不得用铁锤敲打,避免因轴向力而损坏侧板或轴套。
6.齿轮泵安装在油箱上面时,其吸油口的位置距工作液面的高度不得大于500mm。
7.齿轮泵的进出油口位置不能接错。
8.齿轮泵吸油管路的大小接通油流速为1m/s左右选取,不得超过2m/s。吸油管路的真空度不得大于0.03MPa。吸油管路一般为直通形式或设一个弯头,zui多不得超过两个,一旦齿轮泵因吸油阻力大而吸空。不仅产生噪音,压力脉动,(系统会因压力脉动大而发生振动),而且齿轮和侧板会因气蚀而产生剥落,大大缩短齿轮泵的寿命。
9.为避免杂质吸进油泵进入系统,损坏油泵和系统的其他液压元件,应在齿轮泵的吸油管路桑安装过滤精度为80~100μm的滤油器。为保证内工作液的清洁,应在系统回油管路上安装过了精度为20~30μm的滤油器。
10.压力油管路大小应比进油管路小1-2个档次,通过流速为3-7m/s,系统压力低时取小值。
11.齿轮马达的回油背压应符合样本规定。
12.齿轮马达的泄油管路应无阻力地直接与油箱接通回轴,避免内压过高冲坏轴封漏油。
13.所有的管道(包括吸油管、回油管、泄油管等)都应插在油箱zui低工作液面以下,以免吸入空气或把空气带入油液中,而引发系统发生噪音,压力脉动,振动等故障。

全国服务热线:

以品质赢得客户满意口碑
扫一扫
添加公司微信

版权所有© 2025 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8010475号-6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关注

联系

15214375780

联系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