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2. 2.1 类型特点
(l)分类 齿轮马达是以啮合原理工作的液压马达,属于高速液压马达,它是各种液压马达中结构zui简单的一种,其详细分类如图Y所示。其中,二齿轮式渐开线外啮合齿轮马达应用zui普遍。
(2)特点 见下表。
齿轮马达的特点
类型 | 主要优点 | 主要缺点 |
渐开线外啮合齿轮马达 | ①结构简单,工艺性好 | ①启动转矩较小;输出转矩脉动大 |
②体积小,重量轻 | ②效率低 | |
③抗污染能力强 | ③低速稳定性差 | |
④耐冲击,惯性小 | ④噪声大 | |
摆线内啮合齿轮马达 | ①体积小,重量轻,功率重量比大 | 结构复杂 |
②输出转矩大 | ||
③转速范围宽 | ||
④价格低廉 |
2.2.2工作原理
(l)二齿轮式渐开线外啮合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工作原理图Z所示为二齿轮式渐开线外啮合齿轮马达工作原理,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工、Ⅱ的中心分别为O1和O2,啮合点半径分别为r1和r2。齿轮I为带有负载的输出轴。当高压油液p1(p2为回油压力)进入齿轮马达的进油腔(由齿1、2、3和1′、2′、3′、4′的表面及壳体和端盖的有关内表面组成)之后,由于啮合点的半径小于齿顶圆半径,故在齿1′和2′的齿面上便产生如箭头所示的不平衡液压力。该液压力对于轴线01和02产生转矩。在该转矩的作用下,齿轮马达按图示方向连续地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油液被带到回油腔排出。只要连续不断地向齿轮马达提供压力油,马达就连续旋转,输出转矩和转速。齿轮马达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啮合点不断改变位置,故马达的输出转矩是脉动的。
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齿轮泵相比,齿轮马达有以下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a.齿轮马达有正反转的要求,故内部结构及进出油液通道具有对称性。
b.马达低压腔的油液是由齿轮挤出来的,故低压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因此马达不会像齿轮泵那样因吸人流速过高而产生汽蚀现象。
c.因马达回油有背压,为防止马达正反转时轴端密封被冲坏,齿轮马达壳体上设有单独的外泄漏油口,以便将轴承部分的泄漏油液引至壳体外的油箱中,而不能像齿轮泵那样将泄漏油引至低压腔。
d.齿轮泵提供压力和流量,强调的是容积效率,而齿轮马达产生输出扭矩,强调的是机械效率,并力图有好的启动性能和较低的zui低稳定转速。为了改善启动性能,就要设法减小摩擦转矩,减小启动压力,缩小死区(参见图A)。降低zui低稳定转速,就是要使马达在很低的转速下,仍能稳定运转而不出现爬行现象。因此,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i. 多采用滚针轴承,以减小马达的启动摩擦转矩。
ii. 改善轴承的润滑和冷却条件,尤其要保证启动瞬间的润滑情况良好。
iii.采取减小径向力的措施,以减轻轴承上的负载,从而减小摩擦转矩。
iv. 应使间隙补偿装置的压紧系数尽可能减小,使补偿装置仅以微弱的贴紧力与齿轮轻轻接触,从而减小摩擦转矩。
V.齿轮马达的齿数一般比齿轮泵的齿数多,从而减小转矩的波动性,降低zui低稳定转速,改善低速稳定性,提高启动性能。此外增加齿数对减弱振动和噪声也有益处,马达与输出轴相连的齿轮的齿数z1≥14。而高压齿轮泵的齿数一般为z=6~14(为了防止根切而削弱齿根强度,齿形要进行修正)。
(2)多齿轮式渐开线外啮合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 多齿轮的齿轮马达可以增加输出转矩。这种马达通常由几个空转齿轮与一个转矩输出齿轮组成,空转齿轮均匀地分布在转矩输出齿轮的周围,转矩输出齿轮比空转齿轮大[但三齿轮的马达一般都将齿轮做得同样大,如图B (a)所示]。图B(b)所示为四齿轮液压马达,转矩输出齿轮与输出轴连在一起,其作用是将空转齿轮的液压力所产生的转矩加以放大。此时,马达壳体(或前、后盖)上开有相应的几个进油口和几个回油口,分别和高压油管及回油管相连接。有的马达齿轮数多达11个,当工作压差△p =1OMPa和转速,2≤lOOr/min时,其输出转矩高达21000N·m。
(3)摆线内啮合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 摆线内啮合齿轮马达是一种多点接触的齿轮马达,又称摆线转子马达(简称为摆线马达)。摆线内啮合齿轮马达分为内外转子式和行星转子式两大类。后者还可以按定予的结构形式以及配流方式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①内外转子式摆线马达这种马达几乎与内外转子式摆线泵一样,但有以下不同点。
a.为了保证较高的启动转矩,在中高压时,往往不是采用浮动补偿侧板结构,而是用提高加工精度减小轴向间隙(一般为0.0125mm,有的甚至做到0.005mm)的办法来获取较高的容积效率。
b.对零件的尺寸及精度有较高要求。
c.除了使配流侧板的结构*对称外,还采用两个单向泄漏阀,保证正反转时都能将泄漏油引至回油口。
②行星转子式摆线马达 这种马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摆线针齿内啮合行星齿轮传动,图C所示为其工作原理。内齿轮(即定子)2的轮齿齿廓(即针齿)由以d为直径的圆弧构成;小齿轮(即转子)1的轮齿齿廓是圆弧的共轭曲线,即圆弧中心轨迹a(整条的短幅外摆线)的等距曲线。转子中心O1和定子中心O2之间有偏心距e。当两轮的齿数差为1时,两轮所有的轮齿都能啮合,且形成z2(定子针齿数)个独立的容积变化的密封腔。当作为马达时,这些密封腔容积变大的部分通过配油机构(如配流轴,其外形见图D)通以高压油,使马达转子旋转。另一些容积变小的密封腔通过配油机构,排出低压油。如此循环,液压马达连续工作,输出转矩和转速。通常的摆线马达采用6~7或8~9齿啮合。此处以6~7齿啮合(转子齿数为z1=6,定子齿数z2=7)为例来说明其配流原理。如图E所示,两相互啮合的齿形成22个密封容腔。转子在压力油作用下,在绕自身轴线O1自转的同时,转子中心O1还绕定子中心O2作高速反向公转(当转子公转即转子沿定子滚动时,其吸、压油腔不断改变,但始终以连心线O1O2为界),分成两腔,一侧的齿间容积增大即为吸油腔,另一侧的齿间容积缩小即为排油腔。公转一转(此时齿间容积完成一次进、回油循环),反向自转一个齿,即转子公转z1圈时才自转1转。公转与自转的速比为i=-z1:1。转子的自转运动通过花键联轴器(图中未画出)传递给输出轴,随连心线0102的旋转而同步旋转(当转子反时针自转1/z1,即自转一个齿时,高压腔按公转方向顺时针旋转一周),即高压腔按(5、6、7) →(6、7、1) →(7、1、2) →(1、2、3) →……→(5、6、7)的顺序循环下去。高压腔的连续旋转,使转子和输出轴线连续旋转。如果改变马达进出油的方向,则马达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也改变。
版权所有© 2024 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8010475号-6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